【每日一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2月31日)

时间:2017-12-31 09:33:09责任编辑:yaqi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初中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备考推荐:2018年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协议班

点击加群:教师资格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资格证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   )

A.思维的间接性       B.思维的直觉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思维的灵活性

2.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4.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了解学生     B.和谐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好课

6.通过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来实施的是(   )

A.生命教育     B.生活教育     C.生存教育      D.思想教育

7.奥苏伯尔提出的(   )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就可以以此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简化,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压抑说

8.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9.以下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

A.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普遍行为  

B.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特殊行为

C.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D.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

10.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二、辨析

11.终身教育即成人教育。

 

 

12.情绪即情感。

 

 

三、简答

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4.小明一天上网4小时,他患有网络成瘾症。

 

 

 

15.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16.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一切科学的概念、定理和定律、法则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是思维概括的结果。

2.B【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3.B【解析】教育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新的社会价值观和婚育观,有助于接受人口教育,从而提高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与意识。从而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4.C【解析】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5.D【解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6.C【解析】生存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保障,通过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两大途径来实施。

7.C【解析】奥苏伯尔提出的同化说(认知结构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就可以以此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简化,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8.B【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9.B【解析】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表现在:(1)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普遍行为;(2)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3)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10.C【解析】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以免延误时间,则C项的说法不恰当。

二、辨析

1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1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表现为:(1)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2)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3)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三、简答

13.(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14.(1)生理因素。遗传、解剖、生理、生化和病毒等对精神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都能起到作用。

2)家庭因素。家庭不和睦、父母教育方式不统一或者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观念、单亲家庭等都能够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3)社会因素。不健康的报刊、杂志、书籍、游戏等大众传媒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可能导致儿童的心理异常。

4)学校因素。教师素质不高、学校教育方法失当、应试教育理念使学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了厌恶情绪,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5)心理学因素。学生的厌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等问题多是由于认知偏颇、情绪易激动、意志薄弱、内心矛盾而产生的苦恼、困惑。

15.(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3)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4)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16.(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