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自然界物质间是守恒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和碳守恒,从而树立转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然界的氧循环、碳循环,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1、自然界中氧元素的循环:氧是构成生命的物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之一。氧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占地壳总质量近一半。在江河湖泊中,氧元素占水体总质量的90%。据化学家估计,在每平方米地球上空约有2吨氧气。
师问:“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增加?”
学生:(讨论)换水、使用增氧气泵、养水草等。
师:为什么在鱼缸里养一些水草,可以增加溶解氧呢?
二、实验操作: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实验现象: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是放有绿色植物的时间长。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氧的产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糖类等有机物供人类和动物需要,并向大气释放氧气。
氧的消耗:
⑴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重返大气;
⑵动植物死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后被氧气氧化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⑶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业需要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汽。
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元素的含量保持恒定。科学家自1910年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三、巩固与应用:
师: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使空气保持清新?
生:开窗通风,使用清新剂、白天放置绿色植物等。
师: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
生: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肥水管理,增强光照,夜间适当降温等。
四、归纳小结:自然界存在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使物质转化、循环和平衡)
【板书设计】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氧循环:
碳循环:
实验操作: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使物质转化、循环和平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是自然界中的氧和碳元素,以及二者在人类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直接给学生讲授氧循环和碳循环过于抽象,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明白“循环”的真实意义,必须通过做实验,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前后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明白“转化”二字。所以,老师要想课堂上把实验做的成功,必须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要结合新课改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相互讨论,以增加印象。总之,科学课不仅要把它的有趣性发挥出来,还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结合。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