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24教师招聘说课稿:初中美术《描绘我们的校园》
一、说教材
要讲好一堂课,首先应当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材。
《描绘我们的校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学美术教材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艺术实践活动。本节课内容有三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与探讨——结合校园实景,分析探讨如何进行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活动二:学习与研究——研究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的空间感的,了解透视规律,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
活动三:体验与练习——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体验用线描的方式进行校园分风景写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表现校园的美感,运用透视和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透视知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掌握用线描的方式进行校园写生。
2.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3.在绘画实践中,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学生认知水平,为了有效达到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取景构图以及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景物写生的透视规律,并能创作一幅线描写生作品。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二、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
初中7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下已具备一定的美术表现基础,思维活跃,对美术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但这一时期的学生两极分化已经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且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再加上小学期间学生主要以平面画为主,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立体画,刚开始接触时学生的空间思维可能难于转变,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思维会停留在平面上。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开展教学设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攻破重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内容,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式上我采用情境法、示范法为主,结合多媒体、讲授法、引导法等相结合的教法,以现实生活中身边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理解。通过对形象的分析与探讨,了解取景与构图的方法,总结出透视的规律。通过课堂示范环节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绘画步骤及对画面效果的处理方法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问不同层次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亲手创作。
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学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课程的内容而定。通过对课程内容及学情的分析,在本课的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实际体验和小组合作等学法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所在,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在课堂的开始,多媒体展示事先拍摄的校园风景照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照片发现,如果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会发现校园中的很多景物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描绘我们的校园》。
通过情境导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二)讲授新知、增强理解
1.感知。我首先利用PPT展示一组校园线描写生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写生的第一步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我将引出写生的第一步首先应该确定画面表现的内容,也即是取景。随后,引导学生依据教材思考:“如何进行取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我将进行补充总结:自然景色错综复杂,不能把一切都画到画面中。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用取景框或者用手代替取景框来选择景物的一部分,选择最佳的构图。并通过取舍、概括才能突出主体景物,将它放置在画面的黄金分割处时效果最好。在取景构图中,视平线高低不同,所取的景物构图也就不同。在此环节,通过2个问题的引导,增强学生对写生的步骤和取景的理解。
我将组织全班学生分成五组,在学习委员的帮助下给每组分发一张稍硬的卡片纸,各组通过剪裁或切割的方式制作一个取景框。制作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教室,在班级附近进行取景,我将用照相机将每个小组框取的景物拍摄下来。学生取完景后,我将组织学生回教室,并将学生取景的照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比分析取景的内容。在此环节,通过自己动手做取景框,走出教室,引导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理解。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风景画作品《林荫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画家是如何表现景物的空间的?”学生通过观察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画家严格地运用了透视的消失点,采用对称的构图使画面显得很平稳,把观众的心情带向远方,极目远望使人心旷神怡。通过此环节,总结出准确的景物透视关系、巧妙的构图,对空间的表达非常重要,也为学生的创作打开了思路。
我将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两张校园风景图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我将进行总结:根据透视的特点,可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通常看到的是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的左右两个消失点。在此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透视的规律,引导学生知道学习透视,我们可以把物体画得更加立体、真实,更好的体现景物的空间感。
3.创造。我将分成2个部分:首先以校园一角为例,示范并讲解如何利用线描写生方法进行绘画:第一步:明确主体景物,简单构图起草稿;第二步:明确近景、中景、远景的基本关系;第三步:突出主体景物,大胆取舍,把握画面的疏密层次;第四步:利用线条疏密表现受光与背光面,体现素描关系,整体调整画面。并提醒学生注意:一般把景物分成三个层次: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和中景是画面的主要景物,远景一般为次要景物。可以把景物进行适当取舍,不用把所有景物全画进去,强调突出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特点。其次,我将引导学生欣赏一组艺术家和同龄学生优秀作业,丰富学生视野。通过示范和欣赏环节,学生能从整体上、空间上把握一幅风景写生作品的画法,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有效的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性,本节课我将进行梯度作业,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可以根据老师的作品临摹或教材中的范例临摹;或者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校风景照片,选择校园一景进行写生,以个人为单位,按照构图、透视原理,进行适当取舍,完成一张校园线描作品。
在学生练习时播放轻音乐,我会巡视辅导,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个别问题给予不同指导意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取景方法和透视关系、线条粗细和颜色深浅的变化适当。如对共性问题,我会示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要领。如个别问题,我将因材施教。
通过练习环节,学生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四)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作品完成后我首先布置“描绘校园作品展”场景,将学生的作品粘贴到展示区域内。学生间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创作心得,并通过投票的方式选评出优秀的习作。然后引导小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心得体验。最后我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留在班级里美化班级。画面表现还不是很充分的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激励学生的懂得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应该避免发生的错误。
通过把学生的作品放到展示区,采用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引导学生在友好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启迪。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客观评价作品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在对全班同学课堂表现的认可之上,鼓励学生课后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采用这种小结和拓展的方式,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描绘生活中的景物。引导学生感受到,看似普通的环境,在我们的笔下变得美丽,我们也要保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发现美、发掘美、表现美,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抱美好的明天。另一方面助于老师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教学反思和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直观的体现教学过程的简单缩影,也是突出教学重点呈现展示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记忆。因此我的板书我会利用文字和范图的方式来呈现: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